美滋润心视觉艺术研究中心

Beauty Noursng Heart Art institute

联系我们

用爱与教育跨越山海——“希望网校”志愿者座谈会

教育均等,是共和国每一个孩子都应拥有的基本权利。然而,对于云南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来说,由于小学英语师资的匮乏,与城里的孩子相比,一旦进入初中阶段,他们就在英语这一门功课的起跑线上面临许多挑战。余慧文女士创立的“美滋润心”专项基金,通过“希望网校”项目,将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山区的需求相结合,为云南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创造了学习英语的均等机会。

 

 

2024年初,余慧文女士在云南普洱考察时发现,当地不少小学因师资不足无法开设英语课程。这一现状让她意识到,这些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后,与城镇孩子相比,就会因为没有相应的英语基础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进程,从而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。她觉得,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,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等,是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可以得到解决的。

 

 

回到上海后,余慧文女士迅速行动,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、上海市大华公益基金会等多方力量,启动了“希望网校”项目。她深知,要实现远程教育,不仅需要解决优质的教师资源,还需要有终端设备和技术支持。为此,她积极协调各方资源,不仅落实了山区学校终端机等设备,同时招募了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,为普洱山区的孩子们讲课、辅导及批改作业。这种线下老师负责组织督促学生上课,线上老师负责讲课、互动答疑、批改作业,线上线下相结合,不仅解决了云南普洱山区师资不足的问题,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。

 

 

2025年1月9日,为了总结“希望网校”项目的经验和成果,上海外国语大学“希望网校”志愿者座谈会在松江校区召开。会议总结了项目实施一年来的成果与经验。志愿者们分享了他们在备课、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,也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项目的建议。

 

 

“美滋润心”专项基金副主任金昭敏在会上提出,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志愿者与当地教师的线上线下沟通与配合,提升课堂互动效果。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则鼓励志愿者们继续努力,为我国的教育机会均等贡献力量。余慧文女士更是以自己在摄影过程中克服艰难困苦的经历为例,鼓励志愿者不畏艰难、发挥优势、合作共赢。

 

 

“希望网校”项目不仅为山区孩子提供了学习英语的机会,更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,为教育机会均等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道路。余慧文女士的努力证明了,通过线上教育,优质的教师资源可以跨越地域限制,为每一个孩子点亮希望之光。

 

 

未来,“美滋润心”专项基金将继续关注“希望网校”的发展,探索更多教育资源的整合方式,为山区孩子提供更全面、更优质的教育支持。我们相信,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命运,而爱与科技的结合,将为孩子们创造无限可能。

创建时间:2025-02-12 08:50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专题报道    用爱与教育跨越山海——“希望网校”志愿者座谈会